海棠兔大全网

揭秘非洲老鼠何以成抢手货:一个中国小伙的探险之旅

08-18

揭秘非洲老鼠何以成抢手货:一个中国小伙的探险之旅


说到非洲,你会想到什么?


脏、乱、穷,黑色的皮肤、耐热的酷暑……这是大部分人对非洲的印象。


通过《狮子王》、《走出非洲》等电影,很多人给非洲打上了固有的标签,但鲜少有人真正踏上过这片大陆。


最近,B站UP主小钟Johnny,走访了非洲各个国家,并用相机记录下非洲最真实的情况。


看到小钟的视频才会发现,非洲远不止我们想象的那样。


非洲有着一种神奇的割裂感。


这里的人们边吃老鼠,边跳芭蕾,虽不富裕,却也有着独属于他们自己的浪漫。



1、非洲的穷和乱


就像我们了解的那样,非洲的确有很穷的地方。


小钟探访了非洲中心城市拉各斯有名的贫民窟,那里的环境是这样的。


● 图片来源:哔哩哔哩@小钟Johnny,下同 ● 图片来源:哔哩哔哩@小钟Johnny,下同

这是当地有名的垃圾场,而住在这里面的人就以捡垃圾为生。在堆成山的垃圾山上,有一些鳞次栉比的小木屋,这就是他们吃饭和睡觉的地方。



他们喝的水,浑浊得不像样。



做饭用的锅,可能从来就没有刷过。



他们睡的床,就只是一个窄窄的小木板。



而这里的气味更是一言难尽,垃圾在高温下发酵后的腐烂味,让小钟忍不住连连作呕。


但没想到的是,这样糟糕的生活环境,竟然还要交租金。此处所有的房屋都是出租的,一个屋可以住4~5人。来这里生活的人,每年需要交1000人民币租金,才能拥有在这里捡垃圾的权利。‍


1吨塑料可以卖2000人民币,然后大头的钱都要上交给承包垃圾场的人,真正能够到自己手中的钱,每月只有一两百,勉强够维持日常生活。



但就在这个贫民窟的另一面,却是高楼林立、道路整洁,在同一方土地,两个完全不一样的世界。

● 一路之隔却相差甚远。



有人锦衣玉食,花天酒地;有人食不果腹,衣不蔽体。贫富差距这件事,世界上所有地方似乎都没有太大区别。

非洲的另一大特点,就是——乱。


经常游走于各国的小钟,对这一点感同身受,他不止一次被围攻和挟持。


他站在尼日利亚的街头吃着东西时,就会突然有一群人围上来,强迫他买东西给他们吃。



从边境到达尼日利亚10公里的路上,他一路被当地警察讹诈20次,经历的15个检查站,每个都要打点1000~2000奈拉(折合100~200元人民币)



他去市场买手机,店家却出尔反尔,当场加价1000块人民币,还把自己的老板搬出来,强买强卖。



每次看到小钟被黑人包围的场景,都让观众的心提到嗓子眼,深怕他遭遇什么不测。


其实,穷才致乱,非洲的一系列危险,归根到底还是因为经济的落后。当连生存都成问题的时候,哪里还顾得上什么道德标准。


但除此之外,非洲也有着一些不为人知的魅力。




2、非洲不为人知的“魅力”


首先是非洲的饮食,物价非常便宜:20元一斤的龙虾和牛排、12元一斤的烤猪肘、平均1元1份的街头小吃。



味道怎么样先不说,但绝对管饱。同时,非洲也少不了一些带有当地特色的“美食”。比如说——烤老鼠。


这非洲的老鼠可与其他地方不同,体型庞大不说(30~40厘米),价格还特别贵,平均一只老鼠要卖15000西法(约150元人民币)



在当地人的智慧下,他们研究出了独特的烹饪老鼠的方式。


先火烤剃毛,



再放到锅里配上当地的一些特色调料炖煮,


‍拿出来再用油炸,


最后再和当地的“油酥”混合到一起,一道老鼠大餐就完成了。


‍‍

虽然看着“黑暗”,但小钟品尝后,都不住连连赞叹,直言又嫩又香!


这道菜在餐厅里可以卖到25000~30000西法(约250~300人民币),非洲人民只有逢年过节才能享受这道大餐。


除了美食,非洲一些设施也是非常有意思:


3块一小时的网吧,还贴心地用墙板隔绝出一间“包厢”。


一个沙发、一台电视组成的游戏厅,有着多种多样的游戏供你选择。



速度堪比拖拉机的火车,但能体验“挂火车”的刺激感。


全人工驱动的旋转木马,承载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。



虽然设施简陋,但也满足着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,在被高科技充斥的今天,非洲有一种原始的魅力。


但再有趣的文化,也比不上一群有魅力的人。


非洲这样艰苦的环境却依旧孕育出一些勤奋、乐观、热情、有梦想的人。


在尼日利亚的贫民窟里,有一所芭蕾舞学校,而这里,汇集了一群热爱芭蕾舞的孩子。他们的训练场地是一片在室外的空的水泥地,身上穿的训练服也都是来自社会的捐赠,即便条件简陋,也抵挡不住他们的热情。


他们顶着烈日,压腿、抬腿、旋转……即便下课了,还会自行加练。



值得一提的是,这所芭蕾舞学校的创始人叫丹尼尔,毕业于美国名校却果断地选择回到非洲,创办这所学校。



他免费教孩子们跳舞,平时靠偶尔演出挣一份微薄的收入。偶然的一次,学校里一个黑人小哥跳舞的视频在网上爆火,引发了全世界的关注。



丹尼尔说,他很开心能让世界上看到不一样的非洲,这里的人也都怀揣着梦想,并为之努力着。



因为经历过穷苦,他们更有改变现状的决心。在泥泞的道路上,他们也没忘记有光。正是有了他们这些努力生活的人,非洲才从一个被普遍殖民的地区,渐渐走向自主和独立。


不过很多人不知道的是,在非洲的致富路上,咱们祖国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。



3、在非洲的华人


你能想象,在非洲马达加斯加的纸币上,竟然印着中国的杂交水稻吗?


2017年,马达加斯加为了纪念袁隆平老先生,将杂交水稻印在了他们最大面额的纸币上。



之所以这样做,是因为杂交水稻极大地解决了当地的饥饿问题。在杂交水稻技术普及以前,当地的水稻亩产一直不到200公斤,根本无法满足当地的温饱问题。很多当地人为了填饱肚子,不得不去吃仙人掌和马蜂窝。


2007年开始,马达加斯加与中国展开杂交水稻技术合作,中国杂交水稻专家胡月舫来到当地给予技术支持。刚到不久,胡月舫就意识到,非洲的自然环境与中国国内大相径庭,照搬国内的研究经验并不现实。


● 中国水稻专家胡月舫



为了找到适应性最好的杂交水稻品种,胡月舫和他的技术团队几乎跑遍了岛上所有的水稻种植区。他经常驻扎在偏僻的农村,住农户家的草棚子,收集屋顶铁皮瓦上的雨水当饮用水,徒步去十几公里外的市场购买生火做饭的木柴……


2010年,胡老先生成功培育出三个适应当地地区的杂交水稻品种,并手把手教授当地人们种植。当地人民遇到问题,他马上骑着摩托车前往;远的地方,他就全程电话指导。


十几年的时间,他的皮肤被晒得黝黑,也学会了地道的非洲语。


“我从来都不是什么专家,我就像是朋友一样,把知道的都传授给他们,帮助提高粮食产量,何乐而不为呢?”


在胡月舫和中国团队的帮助下,当地的亩产翻了2-3倍,达到500—700公斤。更重要的是,杂交水稻技术的传承,让马达加斯加乃至整个非洲的农业,实现了跨越性的发展。



除了胡老先生,还有很多华人来到非洲这片土地,助力当地的发展。在小钟的视频里,我们看到了放弃老师岗位,来非洲卖国产车的97年湖南女孩;



还有来自宁夏农村,为了挣钱来到非洲,却阴差阳错地成为“双城酋长”的李满虎。


● 李满虎



以及为了华人安全,在非洲最危险的地方开保镖公司的70后大姐。



他们的职业各不相同,来非洲的目的也大相径庭,但一样的是,他们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,还将中国的文化带去了非洲。


随着华人大军在非洲力量的增强,中国二字在非洲的影响力也逐渐铺开。



4、中非“老铁”


在小钟的一期视频中,他探访了曾在中国做外交官的非洲夫妇的家。主人公阿博先生在中国待了13年,说着流利的中文,几乎踏遍了中国所有的省份。



他向小钟滔滔不绝地介绍着自己在中国的往事,还透露了自己喜欢的中国美食——辣椒和三鞭酒。


在他的家里,满满的中国元素:红木家具、带双喜的陶瓷器皿、福禄寿的摆件、刻着九龙图案的屏风,还有酒柜里摆满的中国酒。


中文在非洲的传播力度,也是不容小觑。


小钟去过非洲多哥的一所大学,在那里开设了中文专业。


虽然学生不多,但每一个在场的学生都努力学习,甚至还有学生因为没有钱,决定打工一年凑够学费来学习。


据教课的老师说,他们学习中文不仅是出于兴趣,而是希望能够掌握中文这种技能,进到中资企业去工作。(在非洲,中资企业就是当地的“大厂”。)


几内亚的12岁少年,已经学习中文四年,现在可以毫无障碍地跟中国人交流。



他从小就受一位中国人的照顾,两人亲如父子,这让他对中国有了强烈的好感。也因此开始学习中文,并梦想未来能够成为翻译。


另一位非洲女孩,每天坐摩托车上课,来回路程长达5个小时。问起她学习中文的原因,她说:“因为中国人帮助过我,他会说我们的语言,我也想学会他们的语言。”



有人说,小钟就是他们的“非洲人脉”,在他的视频里,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立体、丰富多彩的非洲。


这个遥远的大陆,正在经历着一个高速发展的必经时期,动荡、危机不可避免,但在这背后,更多的是网络、媒体不会报道的幸福与小确幸。


随着中非合作的深入,将会有更多的“小钟”出现,让两地人民跨越地理障碍,搭建起沟通的桥梁。


他们不仅让更多人看到一个没有贫穷、战乱、疾病的非洲,更让中国在世界声名远扬。


在人们了解多元化的非洲时,也看到了一个多元化的中国。作者/拿铁

绿茶的正确冲泡方法

红柱石简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