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11月19日,一艘小小的独木舟来到了福建省的马尾巷。船上站着六个外国人,只见他们神情激动,向着岸上的人群大喊着“我们回家了”,身后还竖着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,这场景让人惊讶又疑惑。
这些人是来中国干什么?是来旅游的,还是来学习访问的?为什么乘坐独木舟,还说着回家了这种不着边际的话,大家对他们的好奇心更重了。
今天,就让我们一起了解6名外国人背后的故事,一探究竟他们来中国的真实目的。
经过交谈,大家得知六人来自波利尼西亚,是南岛语族的后裔。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族群,分布在太平洋不同的岛屿之上,世代以打渔为生。
波利尼西亚是太平洋三大岛群之一,地处大洋洲。从地图上来看,位置大概是在澳大利亚的东部,距中国直线距离有一万多公里。
一百多年前,有西方探险家在多个岛屿上接触到了南岛语族人,他们发现:虽然每个岛屿相隔甚远,但是这些人无论是在长相、文化、还是在语言方面,都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,好像这些人都来自同一个祖先。
经过研究,考古学家们发现,南岛语族很可能起源于中国。而这些人的祖先,则很有可能来自中国福建沿海地区。这一发现令人震惊,两地相隔上万里,中间还隔着一片汪洋大海,当时祖先是如何迁徙过去的?
原来,早在5000多年前,福建沿海地区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迁徙,大批渔民去往东南亚、澳洲等地谋生,甚至分散至世界各地。随着时间推移,有些渔民便来到了波利尼西亚。
易立亚对自己的“祖先来自中国”这点深信不疑。虽然他长着金发碧眼,一副明显的外国人特征,但是他坚称自己是个中国人。
作为波利尼西亚总统的外交顾问,易立亚自幼便是一名中国通,学中文,读《论语》,与中国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。久而久之,易立亚便萌生了前往中国“寻根问祖”的打算。
一开始,易立亚一行六人计划乘坐飞机飞往福建,全程一万多公里,不仅花费巨大,还得要从澳大利亚转机。
经过商量后,六人一致认为,既然是去寻根问祖的,那祖先是怎么过来的我们就怎么回去。就这样,六人决定坐船前往中国,不仅仪式感满满,还表达了对祖先的敬意。
他们打造了一艘独木小舟,长约15米,宽1米8,可供五、六人简易休息。易立亚还给这艘小船取名为“自由号”,寄托了他们对身份认同的追求。
为了复刻当年祖先迁徒时的情景,他们没有携带任何现代化工具,没有食物,没有手表,没有通讯设备,完全靠星星和太阳辨别方向。
经过几个月的筹备,2010年7月27日,在一片祝福声中,易立亚带着5名同伴从大溪地正式扬帆起航。这比他们原计划晚了整整一个月。
一艘一吨重的小船在大海里航行,很多岛民为他们捏了一把汗。狂风、巨浪、饥饿、疲劳,无数困难如影随形,每一刻都可能面临生死的考验。
好在船长经验丰富,观天象,看洋流,喝水靠天意,吃饭靠捞鱼,一路经过裴济、所罗门、印度尼西亚,向着中国的方向缓慢航行。
易立亚事后回忆:太可怕了,好几次我们都绝望了,还好我们很团结,意志、忍耐力强,一起克服了重重难关。
在一行六人锲而不舍的坚持下,他们在海上航行了16000多公里,历时116天,途经10个国家,最终到达了福建省的马尾巷,也就有了本文开头那一幕。
2010年11月19日,当地在史前遗迹昙石山遗址举行了欢迎仪式,欢迎这些远道而来的朋友,庆祝这举世瞩目令人惊叹的英雄壮举。
六人跨越了时间,见证了历史,不远万里终于回到了自己的故乡。
易立亚六人接连参观了许多南岛语族的“遗址”,对自己的来历和身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同。他们很高兴,将自己乘坐的那艘小木船送给了当地博物馆,也算是中国后裔给故乡回赠的一份厚礼。
在壳丘头遗址,易立亚六人种下了一棵榕树,象征着对故乡的思念与守望,它将扎根于这片古老的土地,见证着5000多年来的乡愁与记忆。
六人所到之处,福建民众敲锣打鼓、鸣放鞭炮,用中国最传统的方式迎接来自太平洋彼岸的英雄前来寻根。六人感动得热泪盈眶。
如今,这艘独木舟,不再仅仅是一艘普通的船只,它成为了连接过去与现在、波利尼西亚与中国的象征。它静静地躺在博物馆中,向每一位参观者诉说着那段跨越时空的寻根故事,见证着南岛语族后人对故乡的深情眷恋和对历史的尊重与传承。
易立亚等人的寻根之旅,不仅是一次对历史的追溯,更是一次跨越时空的文化交流与融合。他们用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,书写了一段感人至深的篇章,让人们深刻地感受到了文化的力量和血脉的传承。
最后,这是一段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,它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,激励着后人不断追寻自己的根,传承和发扬先辈们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。
这段跨越万里的寻根之旅,让我们看到了人类对于根源的执着追寻,对于文化传承的坚定信念。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,这样的故事如同璀璨的星辰,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,让我们更加珍惜和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