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棠兔大全网

探秘青海之美:征服日月山,追忆唐蕃古道的辉煌

06-15

探秘青海之美:征服日月山,追忆唐蕃古道的辉煌

写在前面的话——

日月山海拔3600米,距西宁100多公里,坐落在祁连山脉,古时为中原通向西域的要冲。公元420年,僧人宋云自洛阳西行求经,便是取道日月山前往天竺(如今印度)。

文成公主远嫁西藏,就是经日月山行走在这条唐蕃古道上,这是唐朝以来甘青地区通往川藏一带的必经之路。

日月山唐代称赤岭,得名于土石皆赤。蒙古语称“纳喇萨喇”,即太阳和月亮之意。在历史上,日月山还是唐朝与吐蕃的分界。

相传当年文成公主远嫁吐蕃,曾驻驿于此,她在峰顶翘首西望,远离家乡的愁思油然而生,不禁取出临行时帝后所赐日月宝镜观看,镜中顿时生出长安的迷人景色。公主悲喜交加,又想到联姻通好的重任,毅然将日月宝镜甩下赤岭,宝镜变成了碧波荡漾的青海湖。而公主的泪水则汇成了滔滔的倒淌河。后人为纪念文成公主,就把赤岭改名日月山。

今天,我们的行程分别是游览日月山和青海湖,由于这两个景点相距较远,一天玩下来的时间很紧。因此,一大早我们便坐车出发了。

与内地相比,大西北的天空之蓝,是令人震撼的。蓝天之下,四野一望无垠,只有一条漆黑的大道通向遥远的前方,天地宽阔的,让人的心儿都没个着落......

知道这是什么吗?你说对了——这是当地藏人使用的太阳能,他们利用高原地区的强烈日光,烧水做饭。

只是,这太阳能的炉子也太简陋了点儿,放在内地,我想不会有人认出它是个甚东东?

大西北的羊由于吃的遍地开花的中草药,喝的是淙淙流淌的矿泉水,因而肉质肥美,那个味道,啧啧啧,就一个字儿——香!

但就是太贵了,一斤煮好的“手把肉”竟然买到80元人民币,我咬牙踩脚发一回狠,拍出70元人民币买了8两“手把肉”——只有区区三根羊肋排。当时还想不够吃呢。没承想这羊肋排上的肉很多,我竟然才吃了两根就饱啦!

山区的村庄很宁静,一片田园风光,令人想往。想拍几张相片的我们,装做想“方便”,请司机停车。于是,下车就是一通狂拍——

快瞧,这场地上一片通红,这是农民伯伯在晒新鲜的枸杞呢。这枸杞只有晒干了才能成为中药材。

盛夏的青藏高原一片绿色,黄绿相间的草丛如同花毯一般,从脚下一直铺到远方山坡上。观之,给人以置身花海的舒畅之感。

让人不由从心底里喊出一声:“真仍一片祖国的大好河山呀。哇呀呀呀——”

乍一不留神冒出个京剧里的“花脸铜锤”的道白来?汗!

车窗外闪过一处庙宇,金碧辉煌的建筑和大西北难得一见的绿色丛林,这准是一处著名景点。可导游自打上车后就一直睡着,也不讲讲。导游昨晚准是睡迟了,在车上恶补觉呢!

众人便不由生出点儿不忿来。有同事在喊:“导游乍不开腔,这是个啥地方呀。”

半响,睡眼惺松的导游终于开腔了:“诸位尊敬的游客们,大家早上好”(现在都上午8点48分了,还早上好呢!)

导游继续说着:“车外刚才闪过的,是我们青海地区最著名的庙宇之一:九天玄女庙。大家瞧那个金人,便是九天玄女象,身高达到19米呢,相当于三层楼的高度。但由于时间关系,我们不停车参观了。”

噢——车厢里响起不满的嘘声。

车窗外,闪过一条高架的铁路桥,那就是著名的青藏铁路。于是便想往着何时能坐着火车,唱着《我要去西藏》的歌儿,进入美丽的拉萨。

但我知道,对于我这个有着严重高原反应的人来说,是不可能滴!

于是,便暗自神伤。

车窗外的世界很美好,高山、田野,还有飘浮的云雾,都令人心旷神怡。

哇,快瞧呵,出现雪山了也!出现雪线的地方,其海拔高度一般都要超过4500米。

我的头又开始隐隐作痛了——这可恶的“高反”哟!我呻吟着跌回到坐位上,不敢再乱动。

几年前,我曾上去过玉龙雪山,当时就感觉整个人儿象是喝了半斤“烧刀子”,晕头转向。

现在,这儿的空气只有内地的1/3左右,对我这个从海拔仅有40多米的南方来客,那造成的伤害可是大大地!

车窗外闪过一幅巨大招牌,原来日月山还是国家3A级重点风景区呢!

瞧呵,山坡上哪些是何东东?白色的是绵羊,黑色的是?

你说对了,是青高原特有的牦牛。听说在日月山能见到白色牦牛,很漂亮,期待中......

远远地,山顶上出现了两座藏式建筑,那就是日月山了。如今,已经看不到文成公主进藏的历史痕迹,现有的“日亭”和“月亭”矗立在两个山峰上,全是近年所造。

山腰还有文成公主的塑像,似乎值得一看。

日月山虽然高不及昆仑,险不如积石,既无苍翠的森林,又无嶙峋的怪石,有的只是一派苍茫。然而,从古到今,许多过往行人都愿登上日月山,去追寻当年文成公主路过时留下的踪影。

为此,人们早先在日月山顶修筑了庙宇。可惜文革时被破坏。

快瞧,那是什么?白牦牛也!

在大风中,见到五颜六色经幡在山岗上猎猎作响,很是令人震撼!

飘动的经幡是藏族这个刚强民族特有的精神象征,深深蕴藏着虔诚藏民的情愫。

日月山从古到今,过往行人都要登临,就是为了追寻当年文成公主留下的踪影。

虽然我还是因为高山反应而牛喘不止,走走停停,但仍坚持着跟着大伙上了海拔3500米的山顶。

日月山位于青海省湟源县西南40公里,青海湖东侧,海拔最高点为4877米。

当年文成公主动身西去和番之时,悲痛万分,唐王赔送了一面宝镜劝慰她,要她到了汉藏分界的地方,取出来照看,从镜子里就能够看见家乡和父母亲人......

历经几年的艰幸行程,辗转到了赤岭。公主思亲心切,便取出宝镜照看,镜中显现的只是自己消瘦的面容和残阳斜照下的荒山赤岭。她悲愤伤心之下,把宝镜扔了出去,摔成了两半,正好落在两个小山包上。东边的半块朝西,映著落日的余辉;西边的半块朝东,照着初升的月光,日月山由此得名。

这些,都是传说,传说而已。

日月山地处要塞,形势险峻,战略位置重要。很早以来,它就是内地通往西南边陲的交通要道,也是汉藏人民友好往来,互市贸易的纽带。

早在汉代,日月山已成为我国“丝绸辅道”的一大驿站。唐代时,日月山更是唐蕃古道的必经之路。

文成公主远嫁吐蕃,早已成为汉藏和亲的典范。在她的影响下,汉藏两族的友谊有了很大的发展,所以把文成公主誉为最成功的女外交家实不为过。

史载,文成公主长得端庄丰满,聪慧美丽,自幼受家庭熏陶,学习文化,知书达理,并信仰佛教。她虽然对遥远的吐蕃心存疑虑,却又充满了新奇的向往。

日月山是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分界处。日月山东侧阡陌良田,一派塞上江南风光;西侧草原辽阔,牛羊成群,是一幅塞外景色。

过了日月山,路边的景色显现出特有的青藏高原特色,土壤和植被以及动物群落都与黄土高原迥然有异,气温也有了明显的差异。

日月山是青海东部外流河与内陆河的分水岭,也是青海东部农业区和牧业区的自然分界线。这里山峦起伏,峰岭高耸,气候寒冷,水草丰美。

山麓两边景色迥然不同:山麓西边是广袤苍茫,牧草丰茂,牛羊成群的大草原;山麓东边是村落点点,梯田阡陌,麦浪滚滚的农区。每年六至九月,山坡之上绿草如茵,野花灿烂,帐篷点点,景色十分壮观。

日月山的经幡看是杂乱,但对藏民而言却十分神圣。

经幡飘荡在苍穹与大地之间,在清风的吹拂下发出悉悉索索的声响,把人们的意念引导到未知的遥远,引导到悲悯的上苍。

由西宁通往青海湖的公路通过日月山垭口,垭口海拔最低处3525米。

山垭口南侧为日亭,内有青海省人民政府竖立的文成公主入藏纪念碑,和有关壁画。山垭口北侧为月亭,据说里面保存有宝贵的唐蕃界碑。

由于刚从日亭下来,还真是有些心慌气短,便没有再去一看究竟。

当年,文成公主许配给了藏王松赞干布。文成公主一行由江夏王李道宗、藏相禄东赞陪同,从京都长安迤逦西行,来到了日月山。

当公主登上山顶,举目环顾时,但见山麓两边竟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:一边是雨打芳草萋萋,一边是雪压枯草惨惨;一边是烟雨飘摇枝新,一边是玉鳞纷飞草叶枯,不禁心潮起伏,愁思万缕,潸然泪下。

唐代开元年间,唐王朝和吐蕃王国还在日月山顶树立过汉藏和好碑,藏汉两族以日月山为界,和睦相处,并把日月山作为茶马互市之地。

山坡上由以幡组成的白塔形象,起着美化景区、烘托氛围的作用。

史载,文成公主动身远嫁吐蕃之时只有16岁,搁现在,也就是那些在网上嘟着嘴,做鬼脸,赚取眼球的00后小丫头。

但文成公主背负的却是国家使命,她以娇弱之身,率领一支庞大的和亲使团,隆冬季节从长安出发,顶风冒雪,关山重重,一路西行,沿途留下了数不清的悲凉传说与动人佳话。于第二年春天,终于到达了大唐王朝与西域吐蕃交界的赤岭(现在的日月山)。

翻过赤岭,就是异域他乡了。国家统一,社稷安危这举国之重,压在了一个娇生惯养十几岁的小姑娘身上,即使在时过境迁的今天,也令人不堪评说。

正如武则天时的东方虬所言,“汉道方全盛,朝庭足武臣。何须薄命妾,辛苦事和亲?”

好好瞧瞧这白色牦牛,很漂亮吧?藏民喜爱地形容它是:“大眼睛、双眼皮、长铜角、披白衣”很形象吧?

牦牛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处的哺乳动物,号称高原之舟,是西藏高山草原特有的牛种。而白牦牛则更是珍贵的半野生特有种群,被人们称为高原明珠。

但这白牦牛却很有个性的,我亲眼见到一个游客上前摸了它的屁股,却被照着大腿根处狠踢了一蹄子,痛得这小子惨叫着乱蹦!

藏民却笑嘻嘻地说:都说老虎的屁股摸不得;俺的白色牦牛的腚,也同样摸不得!

这哥们骑骆驼就不新奇了——这家伙那那都是。

史载:文成公主到西藏以后,在政治上日益成熟,对民族团结、文化交流和促进当地生产力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、被尊崇为白度母化身。

仅唐朝一个朝代,离家别国远嫁异域的“和番”公主就多达28位,其中该有多少悲苦的故事啊。风萧萧兮易水寒,女儿一去兮不复返。

为此,文成公主当有一哭!

唐代,青海为唐蕃战争的主要战场。日月山一带则是战略要地。几百年间双方围绕赤岭的控制权展开过数不清的拉锯般争夺,最终不免“仍以赤岭各竖分界之碑,约以更不相侵”。

赤岭对于唐军来说又是一个神秘的地方:“山有积雪,地有冷瘴,令人气急,不甚为害”。这句话的意思是:唐朝的军队在赤岭以东行动自如,一到赤岭便心慌气短、行动困难。

现在看来,这只不过是由于海拔高度超过人体生理习惯的高原反应,但在当时,却被看作是瘴疬之气,军队一到赤岭便先有了几分畏惧心理。

我脚下的这条唐蕃古道东起西安,途经甘肃、青海,西至吐蕃逻些(今拉萨),藏民称其为“迎佛路”。己有1300多年的历史,被称为中国古代三大通道之一。

它是我国古代中原通往青海、西藏以及尼泊尔、印度的必经要道。

五颜六色经幡在盛夏下的山风里被吹的“哗哗”直响,象是在倾述着文成公主西去的那绵绵不绝的故事。

经幡就其外在形式而言,大致归纳为三种——

一种是印有佛陀教言和鸟兽图案的蓝白红绿黄五色方块布,一块接一块缝在长绳上,悬挂在两个山头之间,这种经幡常见于人烟稀少的高山上。

第二种经幡是一条三五米长的狭布条,颜色单一,或白或红。上面印有佛陀教言,布条的一侧缝接在一根粗长的经杆上,插立在庭院前。

第三种经幡是五块蓝、白、红、绿和黄色的星火无字幡条,上面或印有佛陀教言和狮、鹏、虎、龙马五种兽类代表的“东、北、西、南、中”五个方向的图案,这些幡条布分别系挂在柳树枝杆上,成为经幡。

吐蕃就是现在的西藏,唐代以前和中土没有来往。据说吐蕃人是东晋末年南凉国王鲜卑人秃发利鹿孤的后代,因失国而辗转流徙到青藏高原,为纪念祖先,他们以“秃发”为国号,后依语音相近讹变为“吐蕃”。

闻名于世的唐蕃古道,全长三千多公里。今日古道成新驿,进藏的货物从这里源源不断地运进西藏。

伫立山头,两下张望:山的这面炊烟袅袅,田园农户;山的那片千里草原,羊群湖水。真可谓地理面貌一分为二。

远处,就是日月山脚下的文成公主塑像。文成公主塑像丰腴、仪态大方,一双眼睛专注地望着远方。

如公主有灵,她当欣慰于而今各民族人民和睦共处,汉族女儿再不用吃尽长途跋涉之苦去进行所谓的“和亲”了。

瞧:这头黑色牦牛多雄壮!在雪山的衬托下,显得格外神气活现。

山下是些买卖当地土特产的一条小街,这儿东西贵的出奇。导游说:如不是真心想买的话,最好别与当地藏民搭讪——免得出事儿!

这是条什么动物的皮毛?有同伴说是好像是狼皮。

立即有人反驳:你家的狼皮是花的呵?

同伴继续乱猜:那就是......狈的皮?不是都说狼狈为奸吗?

四周哗哗地笑。

朋友你说:这是什么动物的皮毛?

瞧:我发现了什么?原来是两条被制做成标本的小藏獒。不用多说:这准是天价!

这个大家都知道是什么了。只不过真材实料的虫草不多了——便有少数不良商贩心黑,他们用一根细铜丝从冬虫夏草中间穿过,这虫草便重了不少。当然也就能卖更多的钱。

能将日月山的两个亭子都拍下来,一般的相机还不行。

瞧,我发现了什么——这盛开怒放的鲜花,就是著名的“格桑花儿”。漂亮吧?

那首藏歌乍唱来着——

“甜甜的笑脸,轻轻的话语。我好像在什么地方见过你?

满山的格桑花开的好美丽,我想摘一朵亲手送给你!

亲爱的姑娘我爱你,让我走进你的世界,和你在一起......”

听听,格桑花儿,多惹人爱恋!

这个小姑娘正在和一头小山羊嘻戏——

这一家子围着小山羊在拍照——

俺的美女同事花二十元钱抱着一头小山羊狂拍——

气势磅礴、群山巍峨的青藏高原,它的一山一水都蕴藏着无穷的魅力。在这里,蓝天白云、碧草牛羊,还有清清河水和悄悄绽放的格桑花儿

站在这块庄严的土地上,聚精会神的感受着宁静。眼前的一切都是那么的雄伟壮观——直插云霄的山脉,瓦蓝如洗的天空。

此时此地,任何一位游人都会触目兴叹,然后心灵深处逐渐产生一种强烈的震撼,仿佛接收到了大自然正在发射的强大磁场,耳边隐约传来一声声超越时空的召唤......

瞧:远远的山洼处有一片红白相间的建筑,那儿就是著名的“倒淌河”镇。传说文成公主从日月山下来后,流着眼泪走到那个地方。

她惊讶地发现:这儿的河水竟然是倒着流淌的,原来河水也被文成公主的感情所打动了......

就在我们将要登车之际,人群间发生了一阵燥动。挤进去一看,原来有一位“三步一长拜”的藏民,正从远处长跪过来。

瞧他的年纪不超过17、8岁,一身泥土,小脸儿也瞧不出少年的天真,只有那双眼睛里流露出坚韧的神色。他此行最终目地——千里之外的拉萨。

游人们纷纷掏钱给他,小男孩也不吱声地接受了,继续朝拜前行......

渐渐地,从人们的眼前消失 了。

顿时,我被深深的感动了——宗教的力量是伟大的,它能让生活在滚滚红尘之中的凡夫俗子们,心灵得到净化,思想得到升华,灵魂在浩瀚的宇宙间翱翔.....

2021年养狗新规黑龙江

和田青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