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棠兔大全网

桂花的几十种烹饪方法,你最喜欢哪一种?

02-20

桂花的几十种烹饪方法,你最喜欢哪一种?

桂花:幽香醉人的树上香精

汪鹤年

  桂花本是金秋时节的尤物,她或许原本就属于中秋的明月。但因了她的独特的幽香,她便从容不迫地走进了人们的饮食生活,并不分四季充当起“香精”的角色——酒因桂花而更醇,茶因桂花而更香,连元宵佳节中人们常吃的汤圆中,都因有了桂花的幽香,而更加诱人。或许,从这种意义上,她理所当然地应享有“树上香精”的桂冠。难怪唐人宋子问会有“桂子月中落,天香云外飘”的吟咏,宋人韩子苍会有“月中有客曾分种,世上无花敢斗香”的礼赞……

  桂花的名称很多,因其叶脉形如圭而称“圭”;因其材质致密,纹理如犀又有“木犀”之称,又因其每每丛生于崇岩峻岭间,而有“岩桂”之名;其开花时芬芳扑鼻,香飘数里,因而又有“七里香”、“九里香”等芳名;因与月、与金秋又有着不解之缘,人们又送给它“月桂”、“金桂”等雅号。

  桂花原产于我国西南和中部,现广泛栽种于我国西南、中南地区,两广和川、滇等省分布尤广。

桂花是双子叶植物,为温带树种。系多年生常绿灌木或小乔木,在植物学上属于合瓣花类木犀科。叶对生,多呈椭圆或长椭圆形,叶面光滑,边缘有锯齿。树冠圆球形,树干粗糙,灰白色。花3~5朵簇生于叶腋,呈聚伞花序,花形小而有浓香,花色因品种而异,有乳白、黄、橙红等色,香气极浓。核果椭圆形,熟时紫黑色,俗称桂子。徐珂《清稗类钞》对其有过这样的描述:“木犀,一名岩桂,为常绿亚乔木,庭院多栽植之。叶为椭圆形,对生,秋日叶腋丛生小花,花冠下部连合,色有黄有白,俗称桂花。白者名银桂,黄者名金桂,香气浓厚。”

当然,桂花的品种并不止两种,仅常见的就有四种:金桂、银桂、丹桂和四季桂。金桂花朵金黄,气味较淡,叶片较厚。银桂花朵颜色较白,稍带微黄,叶片较薄,花朵茂密、香味甜郁。丹桂花朵颜色橙黄,气味浓郁,叶片厚,色深。四季桂别称月月桂,花朵颜色稍白,或淡黄,花朵稀疏,香气较淡,叶片薄。对其不同的品类,明姚可成《食物本草》曾有这样的记述:“八九月开花,其花有白者,名银桂;黄者,名金桂;红者,名丹桂。有秋花者,春花者,四季花者,逐月花者。”

  其花芳香,可提取芳香油,制桂花浸膏,可用于食品、化妆品的生产。花入药有散寒破结、化痰生津等功效,食之有益于健康。

  桂花是我国的传统名贵观赏花木,其栽培历史大约可上溯到春秋时期,《山海经》中就有“招摇之山,其上多桂”的记载,《吕氏春秋·本味篇》也有过“和之美者,阳朴之姜,招摇之桂”的赞誉。

  自古以来,桂花就被认为是神仙之树。唐代段成式《酉阳杂俎》就说:“旧言月中有桂,有蟾蜍,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,下有一人常斫之,树创随合。人姓吴名刚,西河人,学仙有过,谪令伐树。”

  人们还认为桂为百药之长,吃桂花,人可以长生不老。西汉刘向编纂的《列仙传》上说,彭祖是商朝的大夫,常吃桂花和芝草,善于内修养生之术,于是活了八百多岁:“彭祖者,殷大夫也。姓篯,名铿。帝颛顼之孙,陆终氏之中子。历夏至殷末,八百余岁。常食桂芝,善导引行气。历阳有彭祖仙室,前世祷请风雨,莫不辄应。常有两虎在祠左右,祠讫,地即有虎迹云。后升仙而去。”

大约是受月中有桂及食桂可延寿等传说的影响,春秋战国时期,桂花的食用价值就得到很好的开发。当时,南方的楚国人已酿造出桂花酒,并常作为国家举行祀典时祭享神灵的供品。屈原《九歌·东皇太一》中就有“蕙肴蒸兮兰藉,奠桂酒兮椒浆”的吟咏。这种祭祀仪式上所用的桂酒,古代也叫桂醣、桂花醋、桂浆等。屈原《九歌·东君》云:“操余弧兮反沦降,援北斗兮酌桂浆。”东汉学者王逸《楚辞章句》注曰:“桂酒,切桂置酒中也。”就是说,当时的桂酒是把桂花切碎后浸润于成酒之中,以取其香味。

汉代,桂花酒更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,不仅仍是祭祀仪式上必不可少的供品,更成为人们宴宾待客的上品。《汉书·礼乐志》中所载的《郊祀歌》就有“尊桂酒,宾八乡”之说。

魏晋时,国人还常将其用作招待异国贵宾的佳饮。《广群芳谱》引《谈苑》即有载云:“桂浆殆今之桂花酿酒法,魏有频斯国人来朝,壶中有浆如脂,乃桂浆也,饮之寿千岁。”

  唐宋文人对桂花酒亦情有独钟,唐苏鹗《杜阳杂编》就透露,当时桂花酒成为皇上赏赐大臣们重要的饮食之一:“上每赐御馔汤物,而道路之使相属。其馔有灵消炙、红虬脯;其酒有凝露浆、桂花醑;其茶则绿华、紫英之号。”唐袁朗《秋日应诏》诗中亦有“迎寒桂酒熟,合露菊花垂”的吟咏。宋苏轼还亲自动手酿制过桂花酒,其《新酿桂酒》曾咏道:“烂煮葵羹斟桂醑,风流可惜在蛮村。”从袁朗的“桂酒熟”和苏轼诗题中的“酿”字看,至迟在唐宋两代,桂花酒的制作工艺已经有了根本性的变革,以前长期沿用的浸泡法开始为酿造法所取代。

  宋代,科举考试时,一些举子的亲友还往往用桂花、米粉蒸成糕,称作“广寒糕”,相互赠送,取月宫摘桂之意。南宋林洪的《山家清供》中还记载了制作“广寒糕”的方法:“采桂英去青蒂,洒以甘草水,和米舂粉炊作糕。大比岁士友咸作饼子相馈,取‘广寒高甲’之谶。”

  元邹铉《寿亲养老新书》记载的“桂花汤”亦别有创意:“黄桂花二斤,拣净,去青柄,研细,以磁器盛贮覆合,略蒸花。干姜一两,甘草一两略炒。右末和匀,量入炒盐,盛贮莫令漏气,如常点服。”

明代,人们还用桂花窨制花茶,《群芳谱》即有“桂花点茶,香气盈室”的赞誉。桂花茶更倍受文人所重。明人刘士亨即在《谢璘上人惠桂花茶》一诗中,通过“金粟金芽出焙篝”;“花带天香八月秋”等细腻的描绘,对某僧赠以桂花茶表示了自己深深的谢意。

以桂花等花品点汤,亦为时人所重。《五杂俎》便集中地展示了明人以花代茶的史实:“凡花之奇香者,皆可点汤。……然今牡丹、蔷薇、玫瑰、桂、菊之属,采以为汤,亦觉清远不俗。”

《遵生八笺·饮馔服食笺》记述的一种“桂花汤”亦是用桂花制作的佳饮:用桂花四两焙干为末,再加干姜少许,甘草少许俱碾为末,然后将以上用料“和匀,量入盐少许,贮磁罐中,莫令出气。时常用,白汤点用”。同书还记述了一种用丹桂花制作桂花糕的方法:“采花,洒以甘草水,和米舂粉作糕。清香满颊。”

明人还常用其作为泡酒的佳品,甚至用盐腌渍后食用。明姚可成《食物本草》中即有“其花可收为茗、浸酒、盐渍”的记述。

用桂花制作饮品,亦是清人的时尚。《广群芳谱》对桂花就有过“花可入茶酒,浸盐蜜作香茶”的记述。《广群芳谱》在援引的《清供录》中,还记载了所谓“天香汤”的制作方法:“白木犀盛开时,清晨带露用杖打下花,以布被盛之。拣去蒂萼,顿在净磁器内。候聚积多,然后用新砂盆擂烂如泥。木犀一斤、炒盐四两、炙粉草二两拌匀,置磁瓶中密封,曝七日。每用,沸汤点服。”

清童岳荐《调鼎集》则记述了桂花糖、 桂花糕、桂花饼等桂花食品的制作方法。其中,“桂花饼”就是这样制作的:“取才放桂花,挤去汁,入糖捣烂,印饼。”

清人所撰《调燮类编》在总结各种花茶的窨制方法和技巧时,还特别举桂花为例:“如木樨花,须去其枝蒂及尘垢虫蚁,用磁罐,一层花,一层茶,投间至满。纸箬扎固入锅,隔罐汤煮,取出待冷。用纸封裹,置火上焙干收用。诸花仿此。”同书中还记述了时人用花露炊饭,以增其香的情形,同时还特别指出,这种炊饭的花露只宜用蔷薇、香橼、桂花三种花品制作的花露,因其色味俱与谷性相近的缘故。

元宵节里吃桂花汤元,还成为清代京都百姓的一大时尚。清符曾《上元竹枝词》便描绘出这样一幅历史风情画:“桂花香馅裹胡桃,江米如珠井水淘。见说马家滴粉好,试灯风里卖元宵。”可见,由于元宵节吃汤圆习俗的广为流行,专制汤圆的店铺也应运而生,并出现了以出售桂花汤圆著称的字号。

  如今,桂花食品在我们的生活中,呈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发展态势,而多样化,便是其最明显的特征之一。用桂花为辅料,人们既可制作糯米桂花藕、桂花鸭、桂花脆皮鳜鱼、桂花排骨等菜肴,又可制作桂花粥、桂花羹、桂花栗羹、桂花汤圆、桂花芋艿、桂花糕等甜品,还可制作出桂花糖、桂花月饼、桂花黄林酥等糕点,饮品则有桂花酒、桂花茶、桂花露等。

所谓桂花鸭,即用桂花入卤的盐水鸭,此菜的特点是光洁似玉,鲜美细嫩,且鸭肉中透出一种似淡犹浓的桂花香,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。桂花粥则以粳米、糖桂花、栗子泥(或红薯泥、土豆泥)等为原料做成,香糯清甜,鲜美异常。至于以滚水冲调莲子粉成糊状,再配以酥花生、葡萄干、山楂条、糖桂花、杏仁、红糖或白糖汁而成的桂花羹,更称得上是清香扑鼻,诱人馋涎。如在百无聊赖的午后,泡上一杯桂花茶,细细地、慢慢地品味那淡雅而纯净的花香,更足以让你品出淡泊人生的全部内涵。

参考文献(略)

《印记中华的副食清单》(连载)

权作品:鄂作登字-2017-A-00016842

中国瓷器品牌十大排名

豹龟吃什么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