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棠兔大全网

无钩调目的妙用:一种新颖的方法

10-04

无钩调目的妙用:一种新颖的方法

无钩调目的妙用

在“特征调目在确定特定钩饵状态的钓目区间中的作用”一文中,说到“无钩调目就是垂钓时铅坠触不触底的依据”。据此可以在垂钓中运用这个判断,为达到特定的垂钓要求服务。

第一个,就是大家普遍使用的钓大鱼。钓目只要稍微大于无钩调目,就是有极少量的铅触底了,两子线躺底,两钩饵距离铅坠子线长度躺底,铅坠极具隐蔽性,有利于大鱼吸食钩饵吃死口。

第二个,钓目等于无钩调目时,短子线从垂直不受力(长子线弯曲不受力铅坠在子线上面子线高度悬浮)直到两子线大部分躺底(铅坠在钩饵侧方近子线距离)的过程,也就是“捋漂大盲区”。这种调钓法可以减少铅坠挂底断大线丢漂的几率,同时保留了一定的铅坠隐蔽性,并增加了钓组灵敏度,是一种“改进版”守大鱼的方法。唯一的缺点是,在水底高低变化短子线长度范围内才能保证这个钓目(比如短子线20厘米,那么,水底高低不平,只要没超过20厘米,钓目就持续等于无钩调目。而且,在最低处如果初始铅坠在子线上方子线高度,则往上捋漂20厘米,漂目不会变。在最高处如果初始铅坠在钩饵侧方子线距离,则往下捋漂20厘米,漂目也不会变。见图1。一竿子打到浅处的A点,与一竿子打到深处的B点,只要两点落差不超过短子线长度,漂目不变,都是无钩调目。如果底面水平,就是捋漂长度不超过短子线长度时,漂目也不变。)。而且铅坠的具体位置不能得出判断。


第三个就是钓目少于无钩调目。只要少的钓目没超过一个钩饵整体的压漂目数Z,就是在钓台钓的顿半段。比如,无钩调5目,上钩饵整体压漂3目,那么,只要钓目不少于2目(即5-3),即钓2目至5目之间,那么就确定上钩饵保证有部分到底,下钩饵持续到底,下钩子线顺延弯曲,适口性好。见图2。


发现下钩饵的重量在保证钓顿半段时“没有涉及”。由此可得无钩调目的一个很重要的用处。

首先一个用处就是,鉴于下钩中鱼率远大于上钩,如果是钓大鱼,或者用雾化较好的饵钓中小型鱼,在保证上饵重量的前提下,完全可以增加下饵的大小。以使下钩饵具备更强的吸引力。从这个角度来看,上饵只是起到赋予下钩饵和下钩子线一定适口性的作用。

第二个作用就是,既然钓目在无钩调目和单钩饵调目之间时,钩饵状态就是顿半段,那么,完全可以依靠增加上饵重量,来增加钓目区间,以扩大地形适应性。而下饵则保持正常入口性好的大小。

还是举例来说比较容易理解。比如无钩调6目,如果单钩挂较小饵的调目为4目(Z为2目),那么,钓目只能在4目到6目之间才能保证是在钓顿半段。这对于底面地形稍微复杂就极为不利。在确定了对象鱼从而不换鱼钩时,怎么办到让保证钓顿半段的钓目区间增大呢?很简单,单钩上个较大饵即可。此时单钩饵调目减小,比如从原来的4目变为1目(Z为5目),钓目只要在1目至6目之间,都能保证是在钓顿半段,钓目区间从2目(6-4)增加至5目(6-1),适应地形的能力大增。

第三个用处就是,如果是串钩,想让若干个钩饵离底悬浮,让其它钩饵躺底,怎么办到呢?就也很简单了。带上想要悬浮的那几个钩饵得到调目,相当于前面的无钩调目,然后再多带一个钩饵得到第二个调目,相当于前面的单钩饵调目。只要钓目在这两个目数之间,则确定垂钓时只有那几个钩饵是悬浮的。同时,完全也可以采用增加悬浮的最下面那个饵重的办法来增加钓目区间。

比如,想钓螃蟹,却没带螃蟹套,怎么办呢?我上次去张峰水库就遇到这个难题。买的55大洋的秘密武器,下去第一竿就挂死了,断了大线。只好用双钩挂猪肝,提竿四五次才能“碰运气”挂上一只螃蟹。果断再挂一副子线,并减短子线长度,使四个钩依次排列。只在上面两个钩挂饵,下面那个两个钩空着。漂动中鱼率明显提高了。为了在螃蟹吃钩饵时漂相清晰,采用单钩饵调6目,相当于前面的无钩调目,双钩饵调平水或者1目,相当于前面的单钩饵调目1目。钓目只要出露水面不超过6目,就是保证最上面的钩饵悬浮,第二个钩饵部分到底,第三四个空钩躺底。这样只要螃蟹吃有饵的那两个钩,漂相都清晰可辨,提竿时,下面两个空钩极易挂住螃蟹腿,命中率自然就高了。

无钩调目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调目。引申开来,其它特征调目也一样。带了多少钩饵去调,挂上无论多少钩饵去钓,只要调钓同目,则只有调漂时带着的那些钩饵还是悬浮的,其它钩饵自然就是到底了。物理原理极其简单,到底的钩饵不改变漂目。而这个却是调钓的基础,也就是所谓的窗户纸。


顺便再说一个对调钓初学者来说很容易忽略的问题。也是多数钓友之所以搞不清学不会调漂的根源。

大多数钓友习惯带双空钩调漂得到调目。比如调4目。带双钩饵得到钓目,比如2目。即使他测了一个饵压漂的目数,比如3目,他对钩饵状态的判断也极容易误判。由于钓目比调目少了2目,他会只考虑三目的上饵里压下了2目,因此觉得还有1目的上饵是到底了。就是认为钓的是台钓顿半段。这是完全错误的。根源在于,调漂时悬浮的下钩,在垂钓时是到底的,下钩状态的改变会使漂目同样变化。比如钩目是2.5目,那么,正确的推导钩饵状态的方法是,下钩到底,漂升钩目,即漂目由调目的4目变为6.5目(4+2.5)。而下饵到底,漂目不变,还是6.5目。然后,调漂时没有上饵,那么,垂钓时如果上饵全悬,漂降饵目,变为3.5目(6.5-3)。上钩调钓前后都是悬浮,不改变漂目。也就是说,如果钩饵一悬一沉,钓目应该是3.5目。那么,实际钓目是2目的话,共压漂5.5目(3+2.5)下钩饵里,应该有1.5目(3.5-2)的重量悬浮起来了。下钩饵里有悬,钓的不是下钩子线顺延弯曲的顿半段,而是两子线均垂直受力的灵半段。子线挡口明显。

所以,不考虑下钩到底的漂升,就会对钩饵状态的判断出现严重的失误。你以为钓的是适口性好的顿半段,实际却是在钓挡口明显的灵半段。从而你以为的是鱼口轻,鱼不好好开口,其实不过是调钓技术没掌握好罢了。

比格犬图片

宠物狗大全及名字